消泡剂能消除纺织印染行业产生的气泡吗
发布时间:2021-06-05 浏览
次
如果您正在寻找相关产品或有其他任何问题,可随时拨打我公司销售热线:185-9581-5345。
在纺织品生产中,使用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消泡剂,包括有脂肪酸或脂肪醇和它们的乙氧基化物;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;矿物油分散液或硅氧烷流体和疏水二氧化硅;硅氧烷乙二醇;磷酸酯类。但是,每种消泡剂都有其固有的缺陷,脂肪酸的碱土金属或铝盐能够沉淀在生产设备上,从而引起导管和喷口发生阻塞;脂肪醇的泡沫控制能力相对地较弱。
而且,溶液周围的大气还有令人恶心的气味;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泡沫控制能力也相对地较弱,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;矿物油和疏水二氧化硅用作消泡剂特别有效,但是,在受到高于100℃的温度和高速剪切力的染液中,它们很敏感,不稳定,一旦乳状液被破坏,疏水油沉积在纺织品上,其结果是弄脏或沾污被染物。
同时,使期望的泡沫控制作用失败;但这些物质的控泡能力较弱;磷酸酯的控泡能力也相对地较弱。这些都意味着它们的应用被限制在一定的染色工序中。
染整工艺是使染料和整理剂与织物的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,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成色、交联,而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的色泽和必要的功能,所以,需要在以下各工序进行处理。
1.退浆工序的处理液成分为: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g/L、氧化退浆剂6~10g/L、烧碱10~20g/L。操作温度为35~90C。
2.精练工序的处理液成分为:由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精练剂1~2g/L、苏打粉1~2g/L。操作温度70~90℃。
3.漂白工序的处理液成分为:次氯酸钠1~3g/L、漂白稳定剂1~3g/L、甲酸适量(使pH保持在3.5~4.0)。操作温度为70~90℃。
4.染色工序的染液配方为:染料0.5~5.0g/L、匀染剂0.1~3g/L、分散剂0.1~5g/L、pH调节剂适量。操作温度80~150℃。
5.整理工序的配方:整理剂(树脂类)5~30g/L、催化剂1~5g/L。整理剂中含有各类反应性的表面活性物质。操作温度25~250℃。以上各工序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表面活性物质,在运转过程中,被处理的织物与配方体系之间的振动,很容易卷入空气,有的工序还会产生气体,所以,这些工序中都存在起泡问题。
由于起泡,纤维或织物难以充分浸透,使处理效果降低,处理时间延长,并且,出现由泡沫而引起的污斑等质量问题。为了解决各工序中所产生的泡沫问题,一方面设计低泡性的配方,尽量不用或少用起泡性助剂;另一方面设法改进机械结构。但是,目前还不能解决起泡的问题,还需用消泡剂。这可根据不同工序的助剂性能,选择该工序的消泡剂,如:浆纱工序可采用有机硅消泡乳液或聚醚型消泡剂;退浆、煮练工序碱性强,可选用聚醚型消泡剂;漂白工序属酸性较强,可选用有机硅消泡剂等。
在纺织工业中,较大量的使用消泡剂的工序是纤维和纺织品的染色。染色过程中水是主要的媒介,过程本身可看作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染料从水介质中迁移到纤维上。为使纤维表面能均匀而又直接地接触染色介质,通常需要加入适当的
消泡剂才能达到要求。